您当前的位: 首页 > 热点 > > 内容页

当前简讯:日本文学&考研日语203名师小柒老师的同济大学全日制IMBA备考经验帖

来源:哔哩哔哩 2023-06-12 19:57:54

大家好,我是小柒老师。我应该是拖宪老师的稿子拖得最久的人了吧,期间宪老师催了我很多次,我说我备考很佛系,能供大家可取的点也许并不多。宪老师却一直鼓励我你能上岸自然是有自己的闪光点的,跟大家聊一聊也挺好的。

于是,虽然是去年同济MBA上岸,直到现在,才终于下定决心要跟大家谈一谈我的备考。我在备考中确实算不上是一个很努力的人,所以这里就针对我的备考思路和过程跟大家分享一下,以期能给有需要的朋友一些参考和启发。当然如果大家有同样的备考需求或者备考疑问,欢迎私戳我和宪老师聊一聊。


(相关资料图)

今天从3个方面跟大家讲一下我的整个备考过程。第一部分讲一下为为什么备考MBA,第二部分分享一下MBA备考要求及面试准备,第三部分讲一下笔试部分的备考过程。

(一)为什么备考MBA

我第一次了解到MBA这个专业的时候还是认识宪老师第3年(2017年)的时候,那时候对这个专业并不了解。只知道他当时MBA在读,17年公司还没有一个办公室只能在咖啡厅里起步的时候,宪老师跟我说,我们学校有一个课程,你去听一下吧。出于好奇我高铁一路到了福州,在一个民家宾馆里住了2天听了3天的课程。当时对MBA尚且处于“听到过、接触过”的阶段。

之后对MBA的近距离接触,就是公司的C老师去读了复旦的MBA。

当时公司刚起步1年,从几个小小的工位到一个小小的办公室,再到近500平米的办公室。对于MBA的课程我并不了解,只知道C老师经常忙得团团转,说各种小组作业好多,各种pre很累。但也仅仅停留在“听”的阶段,毕竟没有实际体验过,确实不太了解。

19年的时候,宪老师跟我说要不你去考个MBA体验一下试试,也考个203试试。于是,2019年的年底,我初次迎来了MBA的亲身体验。

我当时其实是比较懵逼的。甚至不清楚MBA考什么科目。也不知道原来如果想录取MBA要先面试,面试通过之后笔试才有意义。当时赶着最后一波面试截止日期报名了同济的面试,在毫无准备的条件下进入了面试,稀里糊涂过了面试。又在不了解考试科目的条件下上了考场,一脸懵逼地做完了笔试。出来后我跟朋友说,他竟然要考数学的你知道吗,考数学哎,这不是为难我这个数学差生么,我XX啥都不知道,全蒙的。(后面备考过程会提到数学这个负心的科目。)Anyway,报着“体验”的心态,算是走了一下这个流程。

自此我算是成功被宪老师成功在心里种下了一颗考MBA的种子。可以说,宪老师是我走上MBA这条道路的引路人。而最终如果你问我为什么走上了MBA这条路,可以说有以下几个原因吧。

1. 想再认识认识自己。我其实是一个集体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非常少的人。毕业之后也直接跟宪老师来到了上海。虽出了校门,但一路也一直都是宪老师冲在最前面,没见过太多是是非非,没走过太多弯路。好的是确实一路走来还算顺风顺水,没遇到过什么难处。坏处就是因为太缺乏经验,导致自己为人处世太过直来直去,也一直不清楚自己目前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和位置。所以,我迫切地拓展自己的社交圈,看看别人都是怎么工作、生活、交际的。

2. 想让自己做出一些改变。公司起步了几年,身边的人走得都很快。但仿佛只有我仍旧是懵懵懂懂,踟蹰不前。我想通过接触更多的人和事,看看自己弱在哪里,能在哪里有一些改变和提升。固步自封=倒退,宪老师、炸鸡老师等这些身边的朋友虽然都对我很照顾,但总要自己走出去,迈出那一步才行。如果有一天公司规模变得更大,一味沉迷于个人世界的自己,要怎么真正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是有帮助的。

3. 想换一种生活方式。毕业几年,从未走出过教育行业,也没有接触过其他不同的人、事、生活圈子等等。多多少少会有一些疲倦,所以也想借此机会换一种生活方式。

我去读MBA的初衷大概主要就是这几点。并不是什么特别高大上的原因和特别宏伟的目标,与我而言,只要比以前有所改变,又所进步,那我来读这个书就是值得的。

(二)MBA备考要求及面试准备

在讲到面试准备之前,先跟大家谈一谈当你具备什么条件时,你可以申请MBA。

接下来我们谈一谈MBA面试报名的要求:

1. 专业条件:报考MBA是没有任何专业限制的。不管你本科学的什么专业,都可以报名。

2. 工作条件:MBA报考对于工作的要求属于硬性要求了。不同的学历有不同的工作年限要求:

① 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2年或2年以上;

② 具有国家承认大学本科学历毕业3年或3年以上;

③ 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学历毕业5年或5年以上。

④ 如果是在境外获得学位的同学,须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证书,学位要求参照前3条。

以上是报名必备的工作经验条件。其中这里毕业年份很多高校的计算方法是:截止到入学前满足年份要求即可(具体还是要仔细看官网要求)。比如2021年6月本科毕业,到2024年9月入学月份工作满3年,那么你就可以在2023年的时候申请面试、参加笔试。

然后我们说一下MBA录取的流程问题:

1. 第一步:预面试申请

MBA采取申请制,也就是你在入学前一年向学校提交预面试申请,提交的时候需要准备好个人资料,比如个人学习经历、工作经历、薪资证明、个人规划(申请系统里一般会有几个预留的问题需要你提交相应的回答,一般和个人工作及职业规划相关)、推荐信(他人推荐你来MBA的介绍信,一般找领导或者你的导师等都可)等等。中文班的同学提交中文资料即可,英文班的同学需要提交英文版申请资料(因学校不同可能有所差异)。

预面试申请一般于入学年份的前一年4月份左右开通,会有不同的申请批次。像上海地区比较早,3、4月份差不多第一批的申请就开通了。另外不同地区的高校申请批次也会不同,上海的高校基本都会有6批左右,但是北京就比较少,3、4批左右。所以如果要申请,记得提前去查看你所申请的高校历年的申请批次和时间,早早关注MBA的公众号,不要错过了申请批次。

2. 第二步:个人背景评估

提交了预面试申请之后,学校会针对个人的材料进行进行评估,符合招生条件的会发面试通知,被拒绝的就需要另择校申请了。但是如果是一个院校内的不同项目,有的高校是可以分开申请的。具体因学校而异。

3. 第三步:面试

面试一般分为两种:个人面试和小组面试。具体用哪一种,还是两种都用,主要由学校而定。另外,有的学校面试时会额外考察政治科目,有的则是放在笔试成绩出来后再额外增加一门复试来考察政治(比如交大)。

个人面试:自我介绍是必须了,另外有的学校会有一个“个人展示”的环节,也就是做一个“PPT”在面试老师面前进行自我展示,一般是讲一下个人的情况,报考原因、未来规划等(中文班的同学中文PPT,英文班的同学英文PPT)。然后就是“提问”环节。一般是老师针对你所提交的个人资料进行提问(中文班的同学中文面试,英文班的同学全英文面试)。一般会涉及到你的报考原因、工作、职业规划、行业看法、行业发展等各方面的问题。

小组面试:一般是几个人分为一组,老师给每个小组一个案例,然后提出一个问题,让大家针对这个案例进行讨论并最终得出看法、解决方案等等。全程有老师在旁边观察和打分,个人的活跃度、引导话题的能力、把控全局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是老师主要参照的因素。

4. 第四步:面试评估

在面试结束后,老师会结合每个人的面试情况和个人资料背景情况进行综合评分。没有通过面试的会直接pass掉,其余的同学一般会分为2-3个档次。最优档直接通过面试,笔试时达到录取线可以直接录取(一般是国家线)。

其他的档位每个高校定位不一样,有的是加分制(比如交大是+5分、+10分,也就是在你笔试的成绩基础上再给你加上相应的分数),加分制需要在加分的基础上按照最终笔试成绩排名录取。

有的是分档制,分档制就是除了达到优秀档的学生以外,其他的学生分线,不同的线有不同的笔试分数要求。但是不管是加分制还是分档制,两者最终都是按照排名择优录取,也就是不确定性非常高。

拿交大举个例子:我这一届,拿到面试优秀的条件下,笔试过了国家线(也就是总分175分),但是如果拿到+10分,全日制的班级可能要考到220+才有希望入学,+5分的分数要求会更高。每一年拿到加分的同学基本都是放弃的,除非对自己的笔试非常有自信。

所以如果想要在笔试达标的基础上顺利入学,面试拿到“优秀”是最稳妥的。

* 每一年预面试会有好几个批次,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合适的时间批次。但是基本上的一个逻辑就是,越往后的批次,通过率越低。所以如果大家如果感兴趣,最好能够提前准备。

5. 第五步:参加笔试

MBA的笔试和普通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流程是一样的,10月份报名,12月份考试。MBA的笔试主要是2个科目: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也叫作管综)+外语。

【1】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满分2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主要包括:

① 数学(75分):

问题求解,15题*3分=45分

条件充分性判断,10题*3分=30分

② 逻辑(60分)

单项选择题30题*2分=60分

③ 写作(65分)

论证有效性分析(30分)

论说文(35分)

【2】外语(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具体看学校要求,大部分院校是英语(二)科目,部分院校是可以接受用其他统考科目考试的,比如同济大学,接受203日语考试,所以我在报考时就选了日语科目。

* 对于管综和外语科目有的院校在国家线外可能有额外的要求。比如同济大学的全日制,2022年在总分达到国家线175的基础上,外语科目最低要达到75才能够顺利录取。与此相反,上海财经会额外要求管综的分数。这类院校大家在备考时要额外注意一下。

以上就是MBA的面试要求和面试准备了,内容有点多,对MBA备考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耐心读一下。

(三)MBA备考

最后谈一谈我的MBA备考。

1. 面试备考

如果说2019年的“体验”是不知者无畏的话,2021年,当我真正开始着手准备的时候,却开始怯场了。越来越卷的竞争对手,名校申请材料的门槛,职业规划的梳理,全英文的面试流程,考试科目里的数学……让我感觉如临大敌,无一不成为我心头的压力。

我说我没什么出彩的地方,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资历,人家凭啥看得上我啊。不行不行,你看人家都好牛,国外留学回来的,雅思分又那么高,又是大企业的高管,我凭啥跟人家争啊。我毕业10年了,英语丢了10年了,已经忘得差不多了,英语材料和全英文面试咋整啊。(好像不小心暴露了年龄,哈哈哈哈)……

开始的时候,我一直在打退堂鼓的。所以其实我的整个面试准备都在“我要努力,我可以”和“我真的行吗,我不行吧”之间左右摇摆。而从材料准备、面试QA的准备、模拟面试,我身边的朋友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

我在准备个人申请材料的时候,宪老师和C老师给了我很多建议,这也让我的材料陈述会比较具有针对性。

在准备个人面试QA时,对英语特别没有自信,不知道自己写得对不对,大半夜的还拜托风风老师帮我修改了好多次。

模拟面试我是一直不敢的,别看我网上上课放飞自我,但是公共场合说话、发表干嘛的我还是很怯场的。特别是在熟人面前做模拟面试,更让我磨不开脸。最后还是在宪老师和炸鸡老师的“威逼利诱”下,拜托他俩帮我做了模拟面试,结束之后针对我“不自然”“不实诚”的地方给了很多建议,这也帮助我在后面的正式面试中的表现有所提升。

* Tips

1. 大家有条件的,可以让身边的朋友帮你做做仿真模拟面试,毕竟“当局者迷”,你自己是很难发现点自己的问题的。

2. 个人面试QA一定要多多准备。所谓的个人面试QA主要是你的申请材料中,老师有可能提问到的点。如果是跟我一样是全英文面试,但是自己英语又丢了很久的,更需要准备了。比如:你的学历、你的工作经历、你报考的原因、你在工作中处理过的能够体验你管理能力的代表性事件、你读MBA的优势、你的职业规划、你对行业的认知等等。我当时准备得比较佛系,大概准备了二十多个问题,把大致的回答思路写了稿子。总共有差不多7000字,但据我了解到的,在一些我在备考过程中认识的一些朋友当中甚至有准备了上百个问题的,如下:

面试结束,拿到优秀的成绩之后,面试这关就算过去了。每年大家都会参加多所院校的申请,最后选择在拿到优秀的院校中选择自己最想去的院校。比如我21年报名了交大、同济和财大。最后同济和财大拿到了优秀,交大拿到了+10分,但最后综合考虑自身的弱点(数学、英语)和院校特点之后,最终选择了同济。

* 我的考虑:交大+10分的全日制,分数最低最低要考到220分才有希望,还是不确定的希望。且外语只能考英语。对于英语丢了10年且数学不好的我来说,基本上希望渺茫,所以直接放弃。

财大和同济一样有小分数线,同样可以用日语考试,但是财大的小分线卡在管综科目上,管综中我的数学很差,不适合我。同济小线卡外语,但是同济可以用日语考试,所以最后毫不犹豫选择了同济

所以,大家还是结合自身情况客观进行判断、选择院校。

1. 笔试备考

因为平时要上班,且外语可以用日语考试,再加上19年纯裸考时管综也过线了,所以教材买的很早,但是面试结束后我并没有很着急开始笔试复习。(事实证明轻敌万不可取,这两年管综难度也在增加)

当学员们暑期过完,开始了新学期的时候。我意识到不开始不行了,便跟宪老师说,以后我稍微早点下班,不复习不行了,万一被卡了就完蛋了。于是,我就翻开了还没有拆封的教材……

因为本身是日语专业,所以日语的复习基本不在我的计划内,所以主要针对管综科目做了规划。我这里只谈备考逻辑,即使不是备考MBA,应该也能提供一些参考。

【正视现实,适当取舍,合理规划】

① 第1步:梳理考试科目。

因为之前对考试科目并不了解,所以我先结合教材梳理了一下管综考什么,知道了考数学、逻辑和写作3个部分,且知道这3个部分具体考哪些题型以及每种题型如何作答。这个花了我不少时间,但是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所以这个时间值得花。同样大家不管考什么研究生,分析题型都是不可跳过的步骤。

② 第2步:盘算教材内容和备考时间。

舍弃了进阶教材,只看基础教材和真题,写作部分期望不高,有限的时间内不求拿高分,所以就打算吃高中时期的老本儿了,毕竟咱们国内的学生,从小到大语文多少有点基础。

然后我把需要看的教材按照月份进行了划分。比如我的计划时在考前预留出一周的时间进行整体的回顾复盘,所以去掉最后一周,其他的时间我会把需要复习的教材进行划分,每个月需要完成哪些部分,最早什么时候可以完成,最晚什么时候应该完成。这一步是让自己对自己复习的总容量做到心中有数,而不是盲目复习,想到哪里是哪里。

③ 第3步:进行时间细分。

我把自己能够复习的时间列了出来。以下简单举个例子:

9点上班,我上班前可以预留出1个小时的时间来进行复习。午休1个小时,也可以用来复习。但是这两个时间段比较短且分散,所以我用来复习对我来说略轻松的“逻辑部分”;

晚上有课的时候,课程基本上8点之前可以结束,我的正式复习时间就放在了8点。没有课的时候可以早一些,7点左右。这段时间比较连贯,且时间较长,我用来复习自己最差的“数学”科目。也就是说,我把三分之二的复习时间用在了数学上。讲到这个,不得不提数学太负心,我花了三分之二的时间,最后管综分数中他的贡献不到三分之一。果然我是没什么数学天分的,好在逻辑的选择题部分基本没失分,作文部分又凑了凑,总算是过了线达了标。

真题刷题是所有的考试复习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所以在周末的时候我会单独抽出1天来做1套管综真题+1套203真题,做完后针对错题进行复盘和总结。

④ 第4步:按照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复习

因为我在定计划的时候给自己预留出了调整的空间,所以整个复习过程除了因为精力不济总是“跑神儿”以外,基本都是按计划进行的。

【重视基础,注意总结,及时复盘】

复习过程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几个事情:

① 重视基础。我深知自己数学基础不行,所以从一开始就放弃了进阶教材。数学和逻辑部分,也是按照基础教材一点点去学习的。每学一部分,都会做一部分的笔记。

② 注意总结,及时复盘。每学一部分内容,针对基础定义、解题注意点部分会重点标注总结。做错的题目会分类复盘总结,并把解题的关键思路备注好。因为时间有限,数学数字多比较麻烦,我就直接用了电子笔记来记录了。可以说,我备考的这段时间,是我ipad用在“学习”上的频率最高的时间。我做的笔记如下(不怕大家笑话,我数学是真的很差,而且高考之后再也没接触过数学,导致我甚至什么是实数、什么是约数这些概念我都完全记不得了,真真是从0起步了):

③ 精做真题。哪怕复习时间有限,我依然保证了最低一周一套真题的量,并且做完后并不是直接放过去了,而是去复盘每一道做错的题和不确定的题目,把背后的解题思路和知识点搞清楚。(当然对于我来说实在理解不了的我是直接放弃的,还是前面说的,要正视自己,适当放弃,只抓基础部分。)

【203日语复习】

最后说一说203日语的复习,因为本身日语专业,所以203日语只把真题做了一遍,总结了一下常见的语法点,然后写了几遍作文练了练手感。可能大家看起来挺轻松的,但这都是一些有一些小“条件”的。其一,本身日语是我的专业。其二,我对于203考试并不是完全陌生的,而是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复习逻辑。

在203日语的复习上我虽然没有花太多的精力,但并不代表我没有认真对待这一门科目。因为之前曾经参加过203考试,所以对它的题型以及难度已经大致心中有数了。而借着这次备考,我认认真真把203近十年的真题从头到尾做了仔细做了一遍,仔细到什么程度?仔细到每个选项我都会想为什么偏偏出现在了这道题目的选项当中。在做题的过程当中,我发现203的考点重合率还是非常高的,那么也就意味着它是有规律可循的,有规律可循可循的话,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了,只要我抓住这些规律,那么对于我的复习来讲,哪怕在很短的时间内都是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

所以在有效的时间内,对于203的复习这一块,我主要做了两部分:

① 精做真题,注意总结。203的所有题目(写作除外),都是以文章的形式呈现的。我在做真题的过程当中,不仅仅是出现考题的这句话,我会从头到尾把整个文章认认真真的读一遍,理解文章的文意以及该文章背后的逻辑和最想表现的内容,理解清楚这篇文章在讲什么,然后判断选项当中哪一个是最符合文章要求的(很简单,因为203的题目当中会出现不少容易混淆的语法点,这个时候结合语境的分析也是很有必要的),而不仅仅是盯着题目本身,以及选项当中的语法点去做分析。这个点是在文章当中出现的,也就意味着他是在文章当中发挥一定作用的,那么理解这篇文章的基础之上去做题目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我做了几道题目之后,我发现203题目在完形部分的考点上重合度是非常高的。特别是在最后的语法辨析部分,可以说每一年都会出现和前一年同样的考点,那么这种情况之下,是不是可以把该考点所涉及到的用法给总结下来,哪怕他每一年考察的用法不一样,但只要是我把这个语法点它所有的用法全部都总结并且理解了,那么我就可以以不变去应万变。而不是说我今年碰到了这个考点的第一个用法,那我就只记住了第一个用法,第二年碰到了第三个用法,我就只记住第三个用法。备考过程中,要有一个“意识”,积极总结归纳的意识。

既然连续几年都出现了同样的一个语法点,哪怕他们每一年考察的用法是不一样的,我是不是应该去把这个语法点所有的用法全部都总结下来。这样的话,在之后的做题过程当中,我只需要在我自己的知识库里面去检索这个考点相关的用法,而不是每碰到一次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翻一堆资料书,查一堆网页去一一对比。

同样的,阅读理解的考察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虽然每一年考察的文章并不一样,但是他考察的题型是相对固定的。比如说有指代题,有接续词类的题目,有文章主旨题目,有作者看法类的题目等等。每一种题型不能说绝对,但总有自己的逻辑可以去解决。那么当你把这种几种题型及应对方法总结下来,思考一旦出现这种题型,我应该怎么样从文章当中找出答案,相对来讲解题效率就会提高很多。

② 及时复盘,灵活运用。这里所说的复盘,是针对你所做的题目的复盘。在我接受203课程的2年中,发现很多同学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题目做完了,核对完答案了,好的,这道题目过去了。很少会思考这道题目为什么错,为什么其他的选项会迷惑到你,他们之间是哪一点让你没有区分开而把题目做错了。那么大概率,你下次再遇到的时候依然会做出错。这就显得复盘是尤为重要的。这个很好理解,我们总要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当你一次失败、两次失败后,就该有一个复盘思考的过程,我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哪里做错了。备考也是如此,当你找准了让你出错的点,那么也就意味着你的复习效果得到了一个升级。

而我所说的灵活运用,是活用真题。有多少同学把真题仅仅当作“题目”来练习。换个角度,“真题”绝对是一个最容易接触到的“资源库”。真题的文章都是命题老师们精挑细选过的,很多文章都是有自己的深度和意义的。如果仅仅把它当作“练习”未免有些浪费。完全可以在“做”题目的时候去积累和丰富你的知识库。比如:

1. 当你看到不认识的单词的时候,有没有随手记下来,还是直接跳过去,就忘记了?

2. 当你遇到一个自己不了解的语法的时候,有没有去想一下、查一下他的用法,还是直接就蒙混过去了?

3. 当你看文章的时候,有没有注意过这篇文章是怎么行文的,是如何表达观点的,是怎么样使用接续词来保持文章连贯的?

4. 当你看到一段很好的话,一个很棒的观点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把它积累下来为你的写作素材去做一些积累?比如2021年的真题阅读的第一篇,我圈出来的部分就是很好的针对“学习”这个问题能够积累的素材。

截图来源于我主编出版的《考研日与203真题与解析精汇》

我相信很多同学没有注意过。我会跟我们203的学生讲要活用真题,跟很多同学都说过,但很少真的有同学会去刻意注意。但真的有一位零基础的同学,愣是靠真题中各种句子和观点的“东拼西凑”写出来了一篇“还过得去”的作文。

基于以上的“小条件”,虽然我花了很少的时间去看日语,甚至可以说是裸考上了考场,但最终80来分的成绩我个人认为已经对得起我付出的精力了。当然经过这两年对于203日语的教研和教学,我很期待再次上考场拿到90+的成绩(手动狗头)。

(四)写在最后

其实大家看我说得比较轻松,但这期间我不是没有崩溃过,崩溃的时候我也会反复问自己为什么不早点开始。遇到不会的内容的时候也会想自己怎么这么笨。但最终能缓解问题的之后埋头复习。不要指望别人感同身受,考研这条路,能最终解决情绪问题的只有你自己。

我的复习其实有着天然的优势,首先我住得很近,公司回家步行20分钟以内。其次,公司有现成的直播室,这为我每天早上和晚上的复习提供了封闭的学习空间。最后,外语选择了我的本专业,所以几乎没有占据我的复习时间导致我可以把时间集中在自己不熟悉的科目上。

但虽然如此,有计划地规划和复习也是不可或缺的。所以不管是什么科目的备考,都希望前面我在笔试备考前作的思考都能够给大家一些参考价值。正视自身,做好规划,合理利用时间,然后就大胆地往前走吧!

(五)备考剪影

周末在皮爷复习

必点的蛋糕

夜深人静时默默做题

扛不住了

再稍微坚持一下

偶尔的

小小“迷信”①

偶尔的

小小“迷信”②

考试前

专门买的几支笔

考前,给我的备考座位留影纪念。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欧洲数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